像跳舞一樣活在每個終結的剎那間-閱讀5《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 米蘭達趣哪兒

像跳舞一樣活在每個終結的剎那間—閱讀5《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被討厭的勇氣》是2014年排行榜上的暢銷書,由日本作家岸見一郎與古賀史健學習以希臘哲人的辯論方式,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種角色對話,來闡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念。相較於阿德勒本人的著作較為學術(生硬)需花時間理解,坊間多數來自日本的相關書籍由作者消化複雜的理論後,簡短歸納出其重點精髓,不失為初識阿德勒學說的入門導讀。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顛覆我們故往的認知,有種與常識對立(反命題)的面向:否定因果定律、否定過去創傷是造成現在不幸遭遇的主要原因,認為可以藉由自身想法的改變(從自己出發),改變對世界觀感因而得到幸福。就像一個多年近視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鏡那種震撼(改變自己),世界的輪廓因此變得清晰,色彩也跟著鮮明起來。剛開始接觸這些觀點會有種被雷打到的感覺,可能會跟文中的「年輕人」一樣不斷反駁,但細細思考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的人生確實會輕鬆許多。但是有人說要真正了解阿德勒心理學並達到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目標,至少需要「現在歲數一半的時間」才夠,事不宜遲,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個體心理學講究「目的論」否認心理創傷

阿德勒的童年時期並不順遂,體弱多病十分自卑,但他有意識地思考與自我對話,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過去的「經驗本身」,而是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關於這點我是認同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背景,但如果一個成年人一再沈溺於過往創傷遲滯不前,把所有的不幸歸咎於歷史,有意把人生過成一部曠世悲劇,也許他「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過得不幸)行動」,只要把不幸當做自己「特別」的武器,那麼就永遠需要保持這種不幸的狀態。文中「哲學家」和父親的關係並不好,對父親的記憶留在自己從桌子下被拖出來狠狠痛毆的景象。以佛洛伊德的決定論來看,會認為「因為當時被毆打,導致父子關係惡劣」;然而瞭解阿德勒目的論後的解釋會逆轉成「為了不想和父親保持良好關係,才會浮現這段被毆打的記憶」。對「哲學家」而言不修復父子關係是比較好的,因此可以把父親當做人生不順遂的藉口(保有自己所需要的「善」),另一個面向也有對頑固專制的父親「報復」的意味存在。

人際關係的紛爭多來自干涉別人的課題

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由自己給予。如果老是在尋求別人的認同,到最後我們過的是別人的人生,相對而言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望而活。阿德勒心理學中有個「課題的分割」概念,我們藉由「這個決定帶來的結果是由誰來承受」區分這是誰的課題,切割之後我們不涉入他人的課題。父母們常會說「我是為你著想」,其實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例如比較、虛榮心、支配欲等)涉入孩子的課題(例如用功讀書、考公職),因而引發親子衝突。阿德勒並不鼓勵放任,不涉入孩子的課題但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隨時在身邊提供需要的支援,就像諺語說的「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他喝水」,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人生的目標就是活在當下,由「接納自我」、「信任他人」、「貢獻他人」組成

「接納自我」是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且盡最大的努力朝目標前進,不欺騙自己。期望自己如<寧靜禱文>,以平靜的心接納無法改變的事,以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有智慧去區分兩者的不同。


「信任他人」是無條件地相信別人(自己的課題),不考慮對方會不會背叛自己,因為會不會背叛是別人的課題。倘若害怕信任維持泛泛之交,關係破裂時傷害比較小,但相對的在日常生活中帶來的喜悅也會比較少,唯有有勇氣信任他人才能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得到更多人生的快樂。

「貢獻他人」是對夥伴採取一些行為或產生某些影響,期待有所貢獻(但非自我犧牲),例如工作就是以勞動貢獻他人,主觀感受我對某人有用處(自己的課題)便是貢獻感,貢獻感也是所謂的幸福。貢獻是以「存在」而非「功能」區別,在疫情期間深深感受到:只要你好好的(存在),即使沒有任何作為(功能),都是一種貢獻。
人生的目標不是一條線,並非越快越有效率地達成目標越好,應該認真而謹慎地專注在當下可以做的事。如果登山的目標只是攻頂,那麼搭直升機上去也算是達成目標,旅行的目標也不只是看一個厲害的景點,一出門便開始了旅行。所謂的人生,就像一圈又一圈跳著舞, 跳著的每一個瞬間,成為一連串的剎那。 然後當你回過神一看,才會發現:啊!我已經來到這裡!我們的人生只要照著指引之星(貢獻他人),朝著那的方向前進就有幸福,認真地在這一剎那跳舞,認真地生活,不看過去也不看未來,像跳舞一樣活在每個終結的剎那間。

這本書用對話的方式呈現有點難畫重點,寫得很淺也很深,放在床邊隨手翻閱,不失為對人生困惑的一種回應。

推薦閱讀: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姚以婷審定推薦,暢銷全球40年的阿德勒式教養經典,教出自律、負責、合作的孩子,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作者:
嚕如 (Miranda)
大學念的是很穩定的公共行政系,卻為了夢想踏入了不穩定的旅遊產業。
雙魚座,但一輩子都在和天馬行空的個性相抗衡。
是背包客、部落客、國際領隊、自由工作者,這個部落格紀錄了一些關於生活中吃吃喝喝玩玩睡睡的芝麻小事。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