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培養|經營IG的美感力 - 米蘭達趣哪兒

靈感培養|經營IG的美感力

這個禮拜女力學院的課程是「靈感培養」,講師是很酷的的章潔攝影師,她在攝影之前的準備工作與靈感的累積方法也很適合用在IG風格的經營,因此記錄下來。

  1. 累積靈感  
    靈感存在各處,可能在看過的電影、旅途上的相遇或是我們的日常。打開自己的眼睛,保持好奇心去觀察,自然會發現身邊許多值得拍照或寫作的靈感來源。有一句話叫做「靈光乍現」,靈感確實是突然到來又稍縱即逝的,米蘭達十分建議隨手準備一本筆記本(或是手機記事本),將那個一瞬間記錄下來,有需要創作的時候翻閱一下自己的「靈光筆記本」裡面總有滿滿寶藏。
  2. 增加腦中資料庫
    閱讀書籍、雜誌、漫畫或觀看各式展覽、參與活動,接受新的刺激總會迸出不同的火花。習慣性地建立腦中的資料庫,跨領域探索,也幫助我們增加聯想的能力。
  3. 訓練對事物的敏銳力
    帶著問題(或是需求)意識生活,例如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釐清自己想追尋的答案,帶著問題意識去閱讀,可以發覺不同的觀點與實際可落實生活的面向。
    例如觀看一張海報,去關注它的色調,不同的色彩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在色彩學裡「藍色」代表危機、冷漠,「黃色」代表溫暖、安全,「綠色」感覺驚悚、怪奇,訓練自己對事物的敏銳力,看到事件背後的本質。
  4. 培養創意思考與觀察力
    創意思考讓我想到火星爺爺的「向沒有借東西」,訓練自己不斷思考某樣東西缺乏什麼功能。例如飛機沒有什麼?沒有健身房、沒有圖書館、沒有百貨公司……有機會激發出我們意想不到創新的好點子。
    另外觀察力在於細緻觀察你所對話的人物表情,也許你所拍攝的對象身體不舒服卻勉強忍耐,在他們的眉宇之間可以觀察的到異常(目前戴口罩的情況略顯困難),否則最終作品也會散發出不舒服、不和諧的狀態。
  5. 練習美感從生活的質感開始
    老師說了一個故事,大意是小花理論。當你展開小小的改變,例如當你買了一束花回家,就會開始思量要什麼花器搭配?需不需要添置合適的桌巾?牆面要不要掛起畫?油漆的顏色是不是和諧?於是,生活的質感發生了改變。
  6. 整理靈感、消化靈感
    可以利用網路相簿儲存自己喜歡的風格圖片,有機會研究它們的構圖、色調與故事,整理發想出自己的風格。

相對而言,我平常看到美景總是「咻咻咻」地按下快門,少了觀察與思考,也沒有耐心為了拍攝而等待,走的可能是「戰地記者」風格XD 但是學習藝術家對於創意與靈感的發想練習,打開眼睛與心去觀察日常,有助於在一陳不變的生活中尋找質感。

學習好好生活,與過好生活。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