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是一種日常!擁抱不完美,從挫折裡自我療癒 - 米蘭達趣哪兒

失敗,是一種日常!擁抱不完美,從挫折裡自我療癒

自我療癒

日常中,無論是工作的折磨,關係的摩擦,或是對未來的迷惘,負面的情緒逐漸在心理積累。

有時候我們太忙碌了,沒辦法好好地處理情緒,寧願選擇視而不見,卻累積越來越多的煩悶。

有一天,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怎麼會長成這樣的大人?」

最近聽到電商修練站長路可一個很特別的觀點叫做:「情緒釋放」

試著真正走過這些不安的情緒(煩、緊張、恐懼、疲累),
而不是逃避,
訓練內在肌肉,讓心理的肌肉越練越強壯。

方法如下:

  • 利用10-30分鐘的時間
  • 找一個安靜安全的地方靜心
  • 回想一個讓你不安的情境(例如回想你的長官對你不斷叨唸,不理會你的解釋,很多負面批評讓你感覺很煩…)
  • 過程中維持深呼吸
  • 並試著查覺身體有什麼不一樣(使否有刺刺麻麻)的感覺
  • 反覆這樣的過程,進而將情緒釋放

訓練自己的情緒是流動的,「接受」負面的情緒,才不會累積

體認到工作可以煩,就像運動也會累,這是很正常的。

長期忽略負面情緒或是刻意保持正向,反而讓情緒累積,演變成身體上的疲累、疼痛。

除了情緒,挫折也可能是日常

在疫情之後,我嘗試了多種的工作,除了練就了「一轉身就旅行」的功夫外,也很常「一言不合就去面試」。

一開始是想知道「不帶團自己還可以做什麼?」事實上,是發現我真的不能沒有帶團啊!累積了10年旅行社的經歷,換任何產業幾乎都是從頭開始。

但是,喜歡學習新的事物,工作就當作是認識產業,交交朋友。也希望若干年後可以感謝現在這個努力的自己。

我參加過一些面試,第一年最過不去的一道題目是「如果國境開放你會不會回去帶團?」

這需要一直洗腦自己才有辦法講出一套政治正確的說法…(心理有太多的五味雜陳),記得一開始曾經回答到哽咽。

後來遇到新的考題是「你從原來月薪00到0是怎麼調適的?」

答:只能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技能 ,讓薪水逐漸提高。(只能接受阿~難道要調整老闆?)

但遇到曾是旅遊產業的面試官,問題很針對讓人不舒服,結束之後我還低潮了幾天。一度懷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太徒勞?是不是該選擇躺平就好?

也思考著語言的影響力,我們說出的話希望帶給別人怎樣的影響?(好想去學習賴佩霞老師的非暴力溝通阿)

第三年,考題已經到了「這次轉職應該是妳未來很重要的一步,妳是怎麼看待的?」

我……還是想帶團啊XD

面對挫折的自我療癒

女力學院有一堂課程是「自我療癒」,跟著講師張希慈的生命歷程,也學著將自己帶離自我否定。

我們的成長過程不一定要經過大風大浪、重大傷害,但有時候父母的嚴格管教或是輕言疏忽,都可能在心裡埋下受傷的種子(創傷發生得太早或是太強烈都會造成壓力。)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慈說:試著不要批評自己!

想一想你面對害怕的東西(生死存亡時刻)會怎麼回應?

自古以來,人類遇到遇到危機,自然而然演化而來的生存策略包括:

  1. 戰鬥:敵人被嚇跑
  2. 逃跑:不費力解決衝突
  3. 僵化:裝死就事過境遷
  4. 討好:讓問題得到新的發展

這些策略都是正常,而且有用的反應,不要因為自己的選擇自責重要的是你有能力選擇(不同的回應方式)。

好像宇宙中自有天使,在省思中我剛好看到了唐鳳的大使座談YouTube,又開啟心靈空間的一扇窗。

十分欣賞她的高EQ以及面對挫折(酸民攻擊)的自我療癒力。

她說自己每天必須睡飽八小時,保持自己心理充裕的空間

面對酸民攻擊,她會泡一杯茶,邀請這些負面情緒,像是客人,來家裡沙發坐坐。

用欣賞的角度細細品味這些情緒,不硬下判斷,不啟動心理防衛反應。

她可能會戲謔地想「欸~原來(酸民的)中文可以這樣用喔?」然後從中學習,當作一種語言的材料,隔天就可以當作梗來調侃自己。

重新定義失敗

自小我們面對失敗與挫折的訓練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有一天要比挫折更強,就像我面對中年失業的過度努力。

張希慈講師引用The School of Life Taipei人生學校的觀點,試著把失敗變成日常,把失敗變成正常。也呼應之前站長路可所說的「接受」,接受自己的普通與不完美。人本來就會犯錯,很難成功,很容易會失敗,這些都很正常啊!

既然我們選擇什麼事都可能會遇到這些情況(失敗)
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更喜歡的事去做呢?

也是我一直選擇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原因。

失敗很正常的練習

你可以邀請一些好朋友一起寫下「我很失敗,因為…..」等字句,將會發現各式各樣的失敗存在我們的日常。失敗很正常阿!

「我很失敗,因為大齡失業,只能領基本薪資」

「我很失敗,因為變胖五公斤,還無法忌口」……….

承認自己不完美,不完美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

不試著掩藏什麼,就讓它存在,你會得到提醒,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這是生命的過程,本來就不是完滿的。

《朝一座生命的山》

希慈受到這本書啟發,失敗看似不完美,但它留下的孔洞會長出生命的韌性,教導我們生命更多的可能,也將看見不同的收穫。

用成長性思維面對挫折

「成長性思維」對應「固定型思維」,在根本上相信自己可以被改變,可以透過練習改變自己的天賦。

鼓勵自己或朋友用成長思維的回饋,幫助我們面對失敗挫折。

成長思維的回饋:

  • 強調努力、行動:你學得很快!
  • 幫助尋找改善的可能:你做得很棒,還有哪裡可以改變或進步的嗎?
  • 協助設定適當的目標:我們可以調整一下目標,讓我們重新再試一次吧!
  • 強調行動能改變現狀:這很難,但是我們可以一步步慢慢來,一定會進步的!

「嗯~~轉換跑道本來就很困難,你已經比上次進步,拿到更好的offer,再多花一點時間也許就可以……」

回到自己身體的練習

然而情緒有時如火山爆發,在崩潰邊緣,我們可以試著回到自己的身體,做放鬆的練習。

一. 深呼吸

一邊吐氣,練習越吐越慢,一邊回想情境 (ex明天代辦事項),你會發現這有點困難。

我們吐氣,使得副交感神經旺盛,幫助自己放鬆。

透過專注在呼吸,把自己拉走,強迫自己不要全心全意關注在難受的事情上。

二. 靜態閉氣

想像自由潛水,一邊靜態閉氣,一邊從頭到腳做全身部位的掃描,藉此也可以練習放鬆。

練習好好感受你的感覺

情緒是外顯的(ex憤怒),但內在深層的原因(ex自卑)需要去探索。當找到那個內在因素,試著感覺你的情緒,允許情緒的發生,將所有的情緒如實地表達出來。慢慢地會發現自己不被情緒完全控制,最後感謝自己花時間陪伴自己的情緒。

  • 感覺情緒:觀察從身體那個部位冒出來
  • 允許情緒:情緒的正面的意義是什麼 (ex如果我難過,難過對我的幫助是什麼) 參考書籍《 理性的情緒化
  • 情緒釋放:這份情緒想說哪些話,可以把那些話都如實記錄下來
  • 擁抱自己:用手觸摸情緒反應的部位,接納情緒的出現

請不吝給予自己鼓勵和擁抱,感謝那個努力的自己。

失敗,是正常的阿!

*推薦關於情緒的動畫《腦筋急轉彎》

在〈失敗,是一種日常!擁抱不完美,從挫折裡自我療癒〉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