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北部|畢爾包的城市復興|古根漢美術館x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 - 米蘭達趣哪兒

西班牙北部|畢爾包的城市復興|古根漢美術館x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畢爾包因為古根漢美術館建築案的成功,從一個沒落的工業城鎮,變身成為熱門觀光勝地。當年人口僅50萬的小城鎮在開幕的第一年成功吸引了三倍人口數的觀光人潮,營運三年就回收投資金額,並帶動周邊龐大的經濟效益。

古根漢美術館,成為這個城市的代名詞,畢爾包變得舉世聞名(白話文叫做爆紅)。

即使不在主要的觀光路線上(馬德里 – 巴塞隆納),旅人也不遠千里而來,每年持續吸引百萬名遊客到訪。就像我從安道爾過不去西邊,繞到巴塞隆納一大圈還是想來朝聖一下!

畢爾包的臭歷史

畢爾包市中心曾有大規模的鐵礦場(目前已經填平變成公園),露天開挖,離港口又近,以鋼鐵、造船工業盛極一時。然而重工業帶來繁榮也帶來污染,以前人們提到畢爾包,就會聯想到骯髒的空氣、汙染發臭的河川、煙囪林立的工業區,以及那總是灰濛濛的天空。

曾旅居畢爾包的作家海明威,還在文章裡批評:「畢爾包市又髒又臭!

隨著1980年代的經濟危機、工業沒落、產業蕭條,加上巴斯克地區分離主義的恐怖分子橫行,使得治安拉警報。迫使投資者止步、企業外移,失業率曾高達20%以上。

經過整治後的內維翁河

畢爾包城市再造計劃

1980年代當地政府有計畫地推動一連串的城市再造計畫:整治污染的河川,修復傾圮的古蹟,建設新式旅館,撥款清理骯髒的建築外牆,捷運地下化並規劃建設國際機場,而美術館建築案只是計畫中的一部分。

當時紐約的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正在歐洲尋找新的分館據點,總監克倫思懷有遠大的願景,希望將古根漢發展成一個國際美術館「品牌」,讓館藏及短期展覽得以在世界各分館中巡迴展出。

得知消息後,巴斯克自治區政府派代表積極接洽,在最短的時間內籌措經費,達成克倫思要求的條件,最終促成美術館的合作案。

畢爾包市長伊尼亞基指出,古根漢美術館是由地方的自治區、省、市三級機構全力爭取來的,因此巴斯克自治區政府占42%股權,俾斯凱亞(Biskaia)省政府占42%股權,畢爾包市政府占16%股權。

遠見雜誌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
畢爾包人更愛Jeff Koons 創作的大型花卉藝術品《PUPPY》, 他們暱稱美術館為「狗屋」

市民的反對聲浪

在民主社會下,政策的推行總是會有不同的聲音。有部分居民持反對意見:覺得花大錢蓋蚊子館,不如拿錢來補助失業人口。抗議的布條寫著「反對古根漢」,高掛各處。

然而在政府的堅持與經過20年的努力下,今日的畢爾包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

因為美術館巨大而耀眼的成功,學術界將之稱為「畢爾包效應」:形容建築物設計案具有使一個地方脫胎換骨,帶動觀光與經濟發展驚人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麼曾經吳志強市長積極爭取古根漢美術館在台中設立第一座亞洲分館的原因,當然,時空背景人口結構與經濟條件不同,要考慮的還很多。

只是十分佩服這樣有高度、遠見和格局的政府,在未來不可預見時,仍能挺身獨排眾議,往嚮往的美好藍圖前進。幸運地,結果是空前的成功。

美術館室內大型模型展示

天時地利的緣分

古根漢總監克倫思接下委託後,邀請美國的好友法蘭克.蓋瑞,亞洲建築師磯崎新與維也納建築師Wolf Klotz參與建築案競圖。最後由巴斯克政府評選將這個案子交給法蘭克,因為他們渴望擁有一座可以做為城市識別Logo的建築,就像雪梨歌劇院之於雪梨一樣,而法蘭克的設計是最有可能接近這個遠大的目標的。

當時巴斯克政府只有提出一個條件:「不可以超過預算(一億美元)」,過程中給予克倫思跟法蘭克充分的自由度與主導權。(乙方夢寐以求的工作狀態)

坐落內維翁河畔的美術館

法蘭克的最終設計,做到影射萊特的紐約古根漢本館圓形建築,同時又將它轉變成與眾不同的創作,一個姿態如此昂揚、翱翔、旋扭,又滿溢著自然光線的空間。法蘭克在近半個世紀後所展現的,就是建築空間不需要被單一幾何系統所定義,或者就這個議題而言,無須受限於任何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法蘭克的建築,在視覺感官上比萊特的古根漢更加活力充沛,似乎在嘲諷著混沌:第一眼看起來不只是任意,還有豪放不羈。

– 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
各自表訴的弧形曲線

建築材料 – 鈦金屬

法蘭克一開始構想以鉛鍍銅覆蓋建築表面,因為這樣在陽光照射下既不會造成刺眼的反射,也不會過於厚實黯淡,反而散發出一種溫暖的、多變的光芒。但是鉛的缺點是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當他坐在建築基地思考,找到一種昂貴的新材料 – 鈦金屬。

然後,幸運之神眷顧,鈦價格一度下跌,讓原本比鋼更昂貴的金屬變成負擔得起的材料。加上引進航太科技的數位運算技術,大幅節省人力與材料上的開支。

不過,鈦帶來新的挑戰:鈦的硬度格外的大,只能以1/3公釐厚度的板進行研磨,遠比鋼板薄,這麼薄的鈦板在風中容易起伏抖動,意味著建築物的表面可能不會時時保持完全平整滑順。若近距離觀察,美術館看起來是有紋理的。最後法蘭克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情況只會提升外觀的豐富度,鈦板些微的起伏,不應該被視為製作完美平滑表面的失誤,再加上光線柔和反射,鈦將會進一步美化建築物的樣貌。

– 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

依光線變化具有豐富紋理的鈦金屬表面

未演先轟動的古根漢美術館

在1997年開幕前,已經吸引了大批的建築迷前往朝聖。十月,更在館內舉辦指標性的普立茲克建築獎頒獎典禮。來自挪威的建築師費恩在得獎感言上,不忘讚美法蘭克忠實地呈現原始草圖,蓋了一座天才構想的建築物,他說這座美術館,表現出「自由的瞬間」。

我不懂得建築,但費恩的評價讓我了解了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這座建築,是因為自由!他將這些僵固剛硬的建築材料凹折扭轉,呈現出一種流動的氛圍。

館內汽車展

有機會,來去畢爾包走走吧!

參考資料:

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的藝術革命與波瀾人生|作者: 保羅‧高柏格|出版社:臉譜

當代城市復興典範 畢爾包靠古根漢翻身|遠見雜誌

在〈西班牙北部|畢爾包的城市復興|古根漢美術館x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中有 2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