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內陸屬於乾燥氣候,如果天氣晴朗無風無雨,體感溫度會較實際溫度略溫暖一點點。例如正中午的1度,做好保暖可以很舒適地在戶外參觀活動,但在起風的夜間則分分秒秒都待不住,需要喝杯熱紅酒才能獲得熱量支撐…10分鐘。
以奧地利為例,屬於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容易下雨。首都維也納位居東部,是第一大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在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冬季最低溫落在12-1月,平均介於+7°C和-5°C之間,在歐洲地區排名算是溫暖的了。
相較之下,捷克首度布拉格的緯度較高,氣溫也會更低一點。
近年來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出發旅遊前可以預先查詢10天內的天氣預報,了解當地是否有機會下雪或有鋒面來襲,添加保暖裝備。
維也納今年(2022)在11月19日降下初雪,已是雪白世界,但是下雪通常不是最冷的時候,當天氣轉晴開始融雪,吸收了空氣中的大量的熱能,感覺起來才是最冷。
服裝建議採洋蔥式多層次穿法
室內與車上都有暖氣,建議洋蔥式穿法,進出室內外好穿脫為佳,以避免在暖氣房產生「類中暑」的不適感。
依據這幾年爬山的經驗,建議將服裝分為3層:
- 內層:排汗發熱衣,以貼身的效果較佳。網路上很多人推薦Uniqlo品牌,但如果氣溫比奧捷更冷,則推薦登山用品店的羊毛內層,控溫排汗的能力更好,又有抑制臭味的效果可以8天不用洗衣服(誤)!最近當紅的材質,石墨烯發熱衣,也可以試試看。但底層不要穿著高領或過於厚重,在暖氣室內會太熱不舒服,建議寬領口搭配圍巾,室內室外都可以彈性調整。
如果內層發熱衣太過貼身,可以加個襯衫、針織衫、帽T來修飾身材。 - 中層:作為保暖層,可以搭配開襟毛衣、刷毛外套、羽絨背心、輕薄羽絨外套、化纖外套,保護核心部位不受寒。
- 外層:以防風防(雪)水為佳,我一般會搭配防撥水長版羽絨外套或是羊毛長大衣。台灣旅客也常會穿著比較運動風的Gore-tex、防風防水雙層保暖外套。另外,如果旅遊時有餘裕逛街,在歐洲當地的平價品牌商店,如的Mango、Zara購買的外套也都足夠保暖。
下半身加厚或刷毛即可
- 下雪的時候可以搭配防撥水的材質
- 一般穿刷毛休閒褲、加厚牛仔褲、(女生)長裙加發熱褲襪
- 太怕冷就直接一件厚褲子再內搭一層發熱褲
睡衣
歐洲室內冬天都會開暖氣(悶熱的那種),以前都會提醒團員,睡衣可以準備短袖。但今年(2022年)因為烏俄戰爭,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吃緊,在部分國家有規定暖氣溫度。例如德國醫療院所不超過21度,一般單位不超過19度,室內溫度會比往年來得冷,建議睡衣可以攜帶衛生衣褲保暖。
配件樣式多,拍照才有變化
冬天一般是一件大衣外套走全程,如果多塞一件大衣,行李箱就沒有空間購物了。所以想要拍照有辨識度,可以在配件上多花心思,多帶幾款不同風格的圍巾、帽子等配件,做出穿搭變化。
除了核心部位,頭部與腳暖了,身體也就暖了。毛帽、耳罩、圍巾、保暖的襪子、暖暖包也是禦寒重點。
另外,雪地需要配戴太陽眼鏡,以避免紫外線的傷害,減輕眼睛負擔、降低眼睛疲勞的狀況。
行走:舒適防滑好走的鞋子
歐洲旅遊每天走路不少,遊覽車有指定的上下車點,通常離景點有一段距離,且古城區多為古老的石板路地面,準備舒適防滑好走的鞋子最重要。
即使是下雪天,通常也不會長時間在雪地行走,冰爪不適用一般路面。但遇到地面結冰時,真的會很滑很危險,務必一步一腳印慢慢地走(移動)。
鞋子建議帶舊鞋較不磨腳,出發前幾天記得先拿出來穿看看,以免環保材質脫底開口笑。可以穿雪靴(刷毛)或是一般的靴子、包鞋搭配保暖襪子,如果上到山區太冷還可以將暖暖包貼在腳底保暖。
臉部/身體保養品
歐洲氣候比較乾燥,水質和台灣比起來也相對硬質。到歐洲幾天後皮膚容易乾燥,有的人還會流鼻血、皮膚乾癢難耐、頭髮也容易粗糙打結,建議攜帶滋潤型的保濕用品:
- 保濕乳霜/保養油/精華液
- 身體乳液
- 護唇膏/凡士林
- 護髮髮膜,例如潘婷高濃保濕膠囊髮膜
- 保濕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