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還是被fire?——閱讀4《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 米蘭達趣哪兒

FIRE還是被fire?——閱讀4《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最近在關注FIRE運動(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希望可以儘早財務獨立,擁有「工作或不工作」的選擇權。我是喜歡工作的,但這些年「不能用喜歡的方式做我喜歡的事」困擾著我,我到達了職涯設定的最終目標,卻在目的地裡迷路了。年輕的時候任性,當我想要做一件事而你卻阻止我,只會得到已讀不回,我一定要親自試過行不通了,才會放棄。而邁入壯年,不能說更成熟了但是學會了妥協,我仍有拋下一切壯遊的勇氣,但會預想回家(老)後將面臨的財務/選擇問題。

提早退休好像是一個天馬行空的夢想,但用數學方法「4%法則」計算可以得到一個退休最低所需資金的輪廓。舉個例子:退休以後,每月預計支出是2萬元,一年是24萬。用4%法則計算:24萬 ÷ 4% = 600萬。代表只要準備600萬元的資金,放在一個投資報酬率4%的工具中,在本金(600萬元)不會減少的情況下,每年可從中得到24萬元的生活費。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如果你需要花得更多,就要準備更多的退休金,如果你每月花費趨近於零,你現在立馬就可以退休。可是不要問我600萬在哪裡?如果升級收入、縮減支出並把投資複利計算進去似乎不會那麼遙不可及,而投資報酬率4%的工具也蠻多的,可以問一下哥哥(谷歌)。

提倡被動收入的書籍或部落格很多,我覺得本書的重點在於第二章,引導你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退休後(選擇)要過什麼生活?不然無端鼓吹社會大眾都提早退休無所事事,忽略了我們對於社會(工作)的貢獻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作者提醒我們「用錢的方式多半屬於一種情緒反應,金錢觀則主宰著我們儲蓄的能力」,花費越少可以越早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但花費是種取捨不是苦行。可惜的是作者是位美國人,第四~七章談論的理財工具與退休計畫和台灣的情況有所差距,僅供參考。而且現實中以台灣一般上班族而言(如果還有家庭&小孩)真的很難快速達到退休準備金的計畫,但是把這個 IDEA 種在心田,也許有一天會發芽茁壯,現在我們最流行的一句話不是「超前部署」嗎?記得新冠肺炎教會我們的事:戰備庫存分散風險斜槓人生



關於作者:
嚕如 (Miranda)
大學念的是很穩定的公共行政系,卻為了夢想踏入了不穩定的旅遊產業。
雙魚座,但一輩子都在和天馬行空的個性相抗衡。
是背包客、部落客、國際領隊、自由工作者,這個部落格紀錄了一些關於生活中吃吃喝喝玩玩睡睡的芝麻小事。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