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力學院的理財講師是蕾咪,聽完她的課立馬被圈粉❤ 也馬上跟五個親朋好友分享她的YouTube頻道,深深覺得理財這麼重要的事不能只有我聽到阿XD
這兩年雖然產業受疫情影響有點慘淡,但股市的發展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很多人是疫情後才進入股市,大多數體驗了「買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的感覺。而我是佛系投資派,感覺好像有賺錢也不知道確切多少,前一禮拜才把這兩年的台股績效認真地做表格紀錄,在心裡有個底。(然而2021年底股市開始面臨回檔修正)
老實說我對金錢沒有什麼執念,對名牌包覺得很美卻沒有懸念,會心動只有登山裝備。在疫情前是個一心想要存夠退休金期望可以提早退休,過現在工作三個月休息三個月的生活,一個胸無大志的人類。
然而蕾咪分享去年的投資績效卻是我的100倍,讓我不免好奇之間是不是有什麼系統性的誤區?雖然本金有差,但在理財觀念上是不是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
她建議我們開始理財之前,不妨先寫下100個小夢想計畫,夢想可以很小不用很偉大,可以是一杯星巴克、去星巴克的發源地西雅圖旅行、或是開一家咖啡館……當我們有了夢想,才能創造存錢的動力。
夢想清單包括:你的小夢想、需要耗費的時間、需要預算金錢、達成關鍵人物 (以下為胡亂舉例)
編號 | 小夢想 | 時間 | 金錢 | 關鍵人物 |
1 | 成為空中瑜珈老師 | 5Y | 10W | 我 |
2 | 帶媽媽去日本旅遊 | 6M | 8W | 媽&我 |
3 | 買一間花東自住的房子 | 5Y | 600W | 我 |
4 | 買一件始祖鳥風雨衣 | 3M | 1.5W | 我 |
5 | 變瘦5kg | 3M | 0 | 我 |
夢想寫了下來,有了信念便會產生力量,我們才會知道往什麼方向走!一步一步完成小夢想,帶來成就感,有機會讓自己更有經驗、更快速地達成其他比較大的夢想。往對的方向慢慢走,有一天終將抵達理想中的生活。
對於設定計畫,蕾咪也建議我們可以運用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的SMART原則,讓目標可以衡量也更容易達成。SMART原則:
- 明確性(Specific)
- 可衡量(Measurable)
- 可達成(Achievable)
- 相關的(Relevant)
- 有時限的(Time-bound)
想當年還小的時候,想要去澳洲打工度假(明確的夢想),便開始計算需要多少預備金(可衡量的目標),計算出每個月須要存的金額(執行步驟)。當時的薪水很少,為了在預定的時間內達到目標下班還去兼差,想方設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夢想。
現在中年沒有夢想了,所以生活有點耍廢,真的該找時間好好的來列出100個夢想清單 bucket list,找回工作、存錢與人生的動力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