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26個國家屬於申根區,就是國與國開放邊境,不須經過海關查驗護照的意思。如果你走路(可能嗎?)或搭車經過邊境,太小的城鎮可能連邊境警察、海關辦公室都沒有設置,很容易呼嘯而過,跨越到另一國家而沒有察覺。
但歐洲每一個國家的風土民情又是這麼不同,有時候連城市和城市間的建築風格、人民個性也差距頗大,如果你從熱情市走到臭臉國,一定會有深刻體悟!

這次旅遊從義大利走到西班牙,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西班牙的時差!雖然和義大利同屬中歐時區 (GMT+2),但是作息差異頗大,吃飯時間嚴重落後 (餓)
為什麼西班牙的作息時間特別晚?
在二戰期間,西班牙的法西斯獨裁政權領袖佛朗哥為表示與納粹德國的友好關係,下令把西班牙的時區調整為和德國相同的中歐時區 (GMT+2),比原先的時間快了一小時。原本的一點,換成新時區變兩點,但人民還是按照日光作息。因此,午餐從一點改到兩點,晚餐從八點改到九點。
沒有因地制宜的時區,讓西班牙人的作息看起來晚了一小時。
義大利的博物館大約8:00-9:00開始營業,我的旅伴通常會預約第一場次的門票,以避開那洶湧的觀光人潮。但到了西班牙,博物館通常延後到9:30-10:00才開門,讓習慣8點出門的我不知道要去哪,走來走去只好去吃東西(變胖)XD
西班牙人起得晚,中午還有午休(siesta)兩小時的習慣!
Siesta這個詞來自拉丁語的「午時禱」(sexta),受到羅馬人影響,會在每天的第6個小時停止進食,放鬆休息。加上自古為農業社會,南歐中午的陽光太過炙熱難耐,siesta讓農夫得以回家休息避免曝曬,是個適應氣候的好方法。下午2-4pm有午休的習慣,商店也會暫時關門,4點再重新開門,通常會營業到晚上8-9點。
20世紀中葉之後,隨著城市興起,產業轉型,勞工也不一定住得離工作的地方很近,大家開始討論午休的必要性。但每一地區的經濟條件與產業發展不同,很難全面地取消或是維持午休習慣。演變到現在大城市裡的百貨公司、連鎖餐廳為了觀光與經濟考量,通常取消午休時間。
西班牙的時間遞延,很晚才吃正餐
西班牙的午餐時間太晚,對於常常間歇性斷食(沒吃早餐)的我是一種酷刑
在巴塞隆納的時候,雖然Google 到很多美味的亞洲料理(沒錯!我就想吃那個日式拉麵、越南河粉、韓國拌飯),通常一至兩點才開始營業,實在太餓了,我等不到那個吉時。

如果你也在正餐時間外肚子餓,咖啡館、酒吧還是可以點到輕食。早餐例如西班牙烘蛋、可頌,全日供應的例如Tapas下酒小食。我餓的時候,通常先吃麥當當(連鎖餐廳)、咖啡廳或酒吧小食。
西班牙午餐最重要
西班牙人的一天,就在早餐、上午茶(酒)、午餐、下午茶(酒)、晚餐中度過。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常常三道、四道式,好好享用個兩三小時。一般晚餐廳八點後才開始營業,但到下午五六點,露天酒吧已是滿滿人潮。大家會先吃點小東西、喝點小酒墊墊胃。
不過西班牙的晚餐真得太晚,對於早睡早起的亞洲(時區)人而言太辛苦。走朝聖之路的時候我通常下午茶當晚餐吃,帶團的時候也可能略過,畢竟飽餐一頓才要睡覺實在不舒服。
西班牙人平日的晚餐則相對簡單,沙拉、三明治就可以是一餐(跟奧地利人的習慣完全相反)。周末跟朋友聚會的時候,晚上九點才開始點餐,十點之後陸續上菜。由於西班牙特殊的工時,晚上班,午休,導致下班也晚。吃完晚餐幾乎深夜,睡眠相對於其他國家也少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