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維也納咖啡館文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將傳統習俗、知識、工藝技術等列入保護範圍。來到維也納真的應該找一家咖啡館坐坐,體驗世界級保護的咖啡館文化!
奧地利教科文組織委員會
維也納咖啡館文化的傳統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氛圍為特徵。典型的維也納咖啡館有著華麗的大理石桌子、Thonet 經典木製餐椅、供應報紙和歷史主義風格的內部裝飾細節。咖啡館是一個「消耗時間和空間,但帳單上只有咖啡」的地方。
咖啡館是維也納特有的人文特色,如果說捷克人的血液裡流著啤酒,維也納人的靈魂裡就摻著咖啡因。在這個將近190萬人口的城市,市區裡有著2400家以上供應咖啡的小店。由於咖啡館供應免費的報紙,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咖啡館也是藝術家與知識分子們聚會聊天的熱門場所,他們習慣在這裡暢談時事、交換情報。
然而,到底咖啡文化是怎麼來到維也納的呢?
咖啡傳進維也納跟土耳其戰爭有關
14世紀下半葉開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一直想把伊斯蘭教的觸角深入歐洲,可惜(幸運地) 沒有成功,不然現在來歐洲是要參觀清真寺嗎?!
1683年土耳其人再次來襲,發生「第二次維也納圍城戰」,當時情況十分驚險,連皇帝利奧波德一世都跑了。維也納城市人口大減,處境艱難,好在隔壁的波蘭國王索別斯基率大軍前來解救。
據說當時有一位精通土語的波蘭商人幫忙探聽敵情,戰略成功趕跑了土耳其人。土人慌亂撤退後,留下大批來不及帶走的軍備,包含500多袋的黑色小豆。當時的人不了解這些黑色小豆有什麼功用,商人便索取這一批咖啡豆作為他的功績獎賞,將咖啡文化帶到了中歐地區。
傳統上,維也納人也以第二次土耳其圍攻結束之日為維也納咖啡館的誕生日。而土耳其式咖啡經過改良濾渣、加了牛奶開始被大眾接受,維也納第一家咖啡館「藍瓶咖啡館」也在1685年開立。
可頌麵包源自於奧地利
這次戰役的成功阻擋了鄂圖曼帝國三百年來的野心,緩解奧地利的東境危機。維也納的麵包師傅也因為極度痛恨這個敵人,發明一種彎月形狀的酥皮麵包,代表鄂圖曼土耳其旗幟上的新月。一口吃掉麵包也象徵把土耳其人「吃掉」!這就是可頌(牛角)麵包的由來。
隨著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這款麵包便傳進了法國皇室。相傳熱愛美食的瑪麗皇后,總是喜歡在早晨品嘗那酥脆又鬆軟的可頌麵包,搭配熱呼呼的咖啡。

在奧地利的飯店早餐也一定也有這款又酥軟又油香的可頌麵包,如果你選不出早餐吃什麼,選它總沒錯!因為有一個名人曾說:「在歐洲沒有失敗的可頌麵包」(我自己說的XD),而且有時候內餡還會包裹著萬惡的巧克力包準獲得一天滿滿的能量。
你不能不知道的維也納經典咖啡──艾斯班拿Einspänner、米朗琪Melange
前一陣子和友人喝咖啡,她特別點了韓劇裡火紅的「維也納咖啡」。一般做法是在杯底鋪上一層薄薄的砂糖增加口感,使用美式咖啡並覆蓋上滑順的鮮奶油,喝起來充滿層次。但是,你知道嗎?在維也納點不到維也納咖啡Viennese Coffee!
我們印象中這樣的維也納咖啡真正的名字叫做Einspänner(艾斯班拿),據說是以前馬車伕工作的時候嘴饞,發明了用把手玻璃杯裝入濃縮咖啡並覆蓋鮮奶油的艾斯班拿,一方面避免液體晃動潑灑出來,另一方面還有保溫的效果,當時為了喝一杯咖啡真是絞盡腦汁啊!
而維也納人最常喝的經典咖啡叫做Melange(米朗琪),作法是濃縮咖啡加入溫熱牛奶與奶泡,口感類似卡布奇諾。在奧地利如果你想喝一杯牛奶咖啡,就內行地點一杯Melange吧!
關於維也納咖啡的小祕密
1.點不到冰咖啡
有趣的是,在德奧地區(及曾是奧匈帝國領土的國家)點不到冰美式、冰拿鐵、冰卡布等!如果你照menu點一杯Eiskaffee(德文:冰咖啡)則會得到一杯冰淇淋加鮮奶油,口感十分濃郁熱量爆表的綜合咖啡。我曾經問過當地人為什麼咖啡沒有做冰的?傳統以來就是這樣,也好像是覺得咖啡加了冰塊有失格調!所以當你夏天想喝杯冰拿鐵,只能去星巴巴吧!
2.點咖啡附贈杯水
在奧地利(及曾是奧匈帝國領土的國家)點咖啡,店家除了送上咖啡還會貼心附上一杯沁涼的(自來)水給你解膩清口氣,這也算是優良的帝國傳統。奧地利的自來水可以生飲,而且來自他們引以為傲的阿爾卑斯山泉水,請好好品味一番。

3.沒有限制用餐時間
歐洲並沒有追求翻桌率的習慣,因此咖啡館不會限制用餐時間,但傳聞中如果服務生送來第二杯水就是暗示你喝太久,提醒你可以走人了。雖然我沒遇過送第二杯水的,倒是在熱門咖啡館遇到服務生火速把你吃完喝完的餐盤收走,然後逼問「還要點什麼嗎?」「還要點什麼嗎?」「還要點什麼嗎?」優雅又不失禮貌地把你擊退,一回神才看到門口早已大排長龍。
維也納六家老牌咖啡館
維也納的老牌咖啡館不少,尤其法規傾向保留歷史印記,原來是咖啡廳的店家,即使在老闆易手後一般仍會維持原來的營業項目。因此在維也納旅行,走過不要錯過這個品嘗歷史的好機會。
但是在疫情之後,越有名氣的咖啡館,排隊人潮實在誇張得讓人望之卻步,也許你可以不用拘泥於最有名的那幾家。(我就是在說中央咖啡館XD)
1.中央咖啡館 Café Central
有一句知名的廣告台詞:「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出自奧地利的作家彼得・艾騰貝格 Peter Altenberg,他經常在中央咖啡館寫作,這句話非常貼近他的日常,原來遠距工作在19世紀已經蔚為流行。維也納中央咖啡館的入口處有一位老先生的雕像就是他,來到此地別忘了跟他拍張照片,還有那個琳瑯滿目讓人流口水的蛋糕櫃。

2.德梅爾皇室糕餅店 Café Demel
德梅爾皇室糕餅店位於霍夫堡旁,從1786年就是皇室御用甜點店,迄今已有 237年的歷史。其中特別著名的是 Sisi 公主最喜歡的紫羅蘭糖果Candied Violets,是以紫羅蘭花糖漬而成。據說 Sisi 公主特別喜歡紫羅蘭花是因為花朵經過消化系統仍可以留有餘香,而老城區也有幾家冰淇淋店販售Sisi 公主最愛的紫羅蘭口味,可以嘗試看看。
另外,不要錯過德梅爾的銷售冠軍:維也納特產「沙赫蛋糕 Sacher Torte」,為了這個蛋糕還曾和沙赫飯店打官司,爭取專利呢!

3.沙赫飯店咖啡館 Café Sacher
維也納沙赫蛋糕雖然滿街都是,但經法院認證唯一可以稱做The Original Sacher Torte的只有沙赫飯店的沙赫蛋糕!
據說在1832年,當時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要求廚房特製一款可以驚艷貴賓的甜點,不巧地主廚請了病假,於是由當時16歲的糕點師學徒法蘭茲.沙赫研發了這款巧克力蛋糕。首相吃下去的時候說了一句Mamma mia!(大誤)大為稱讚。這樣神秘的配方因此流傳上百年,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從沙赫飯店的官網找到它的原創食譜。沙赫蛋糕就是巧克力蛋糕中間抹了酸甜的杏桃果醬,外層包裹巧克力糖衣,最佳搭配一坨(無糖)鮮奶油,大大減低巧克力的甜膩,增加蛋糕的濕潤口感。
故事還沒結束……他的兒子愛德華.沙赫後來到了德梅爾皇家糕餅店工作,將父親的配方帶來並加以改良販售。1876年愛德華開了沙赫飯店也販售這款蛋糕,直到1934年沙赫飯店破產並賣給Gürtler家族,兩家店就開始為了誰是正宗的「沙赫蛋糕」打起官司。這官司一打二十多年,法院最後判決沙赫飯店是Original(原創),德梅爾則可以Eduard Sacher Torte繼續販售~皆大歡喜。

4.哈維卡咖啡館 Café Hawelka
哈維卡咖啡館位於維也納內城區,由哈維卡夫婦於1939年創立,是一家溫馨的老牌咖啡館。店內有一款私房甜點Buchteln,像是麵包搭配果醬底層有香草醬汁,據說晚上8點後才有供應,下次想去吃看看。
5.蘭特曼咖啡館 Café Landtmann
蘭特曼咖啡館鄰近維也納市政廳及城堡劇院,自1873年開業後一直是貴族官員及政商名流聚會的場所,上一次耶誕市集期間過去也是看到遊客大排長龍,號稱是維也納最優雅的咖啡廳。
6.斯班咖啡館 Café Sperl
斯班咖啡館位於維也納第六區,是一家傳統的維也納咖啡廳,創立於1880年,迄今已有143年歷史。擁有維也納百年咖啡充滿歷史細節的擺設,供應多樣的報紙,走進大門似乎走進了時光隧道,觀光客不多可以好好感受這一份歷史時光。
說了這麼多,因為工作需要,我最常喝的是美泉宮的咖啡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