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生是一場不斷優化的實驗|閱讀筆記27 - 米蘭達趣哪兒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生是一場不斷優化的實驗|閱讀筆記27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在受疫情影響的這三年,我一直試著多元發展職涯,畢竟人生八十,還有一半要努力,但究竟要往哪裡去卻沒有個想法。剛入社會的時候使用trial and error試誤法,嘗試每個我有興趣的職缺,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機會。想不到人生繞了大半圈,還是只能出這招。

經歷了每三個月換一次工作,雖然有很多跨越同溫層的學習,但仍找不到可以無縫銜接的第二曲線。發現問題可能在於不夠了解自己,於是多參照了紫微、人類圖、生命數字、蓋洛普測驗等等方法,最後在瓦基的書裡《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還是沒找到答案,但找到了一種釋懷。

瓦基是一個從年薪三百萬的台積電工程師走到自媒體說書扛霸子的傳奇,他總是抱持「做口碑」的態度要做就做到最好,他的產品衝著他的名字都是必買之作XD

書中描述他如何放棄台積電的光環成為目前收入也不差的自由工作者(說書人),這之中的起心動念與商業思惟,以及他在閱讀中的心領神會,想推薦給追求著自己的天賦熱情但對人生感到迷惘的你。

我們這一生為何而來?工作是為了助人

瓦基工程師的理科背景與講究邏輯的思考角度總能為我帶來不同的啟發,然而最有趣的是他開始分享讀書心得的出發點是為了「助人」。

「工作是為了助人」是我在這三年才學到的新觀點,我曾以為工作只是為了換錢,即使擁有了 「可以一邊旅行一邊賺錢」的夢幻工作。

在我曾經接觸的面試中,生涯發展諮詢師說他們是助人事業,在我看過的書裡,《與成功有約》柯維說的成功是改變自己與他人的人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教的目標是為了讓世界更好;《Anything you want》Derek分享他創業是為了打造一個烏托邦,滿足他朋友銷售獨立音樂的需求。那領隊的工作也助人嗎?是蒐集過去經驗幫助旅客跳躍過途中的坑疤,擁有更順利的旅程吧!

生命是一場無限賽局,一場不斷優化的實驗

我曾以為疫情攪局的這三年是世界局勢變化最快的三年,沒想到2023年生成式AI的進度才是風風火火,感覺有點無力的時候想到一句廣告台詞「世界越快,心則慢」。

「於一個人來說,長期目標不該是「我以後要做什麼工作」,而是「我的理想生活型態是什麼」,並依據這種生活方式來選擇或創造要做的工作。」

瓦基的觀點他不把自己困在當下,而是「以終為始」去推敲什麼是理想的工作?跳脫框架將品質管理的方法運用在人生中,透過計畫(Plan)、執行(Do)、檢查(Check)、行動(Act)循環式的流程改善方法,將人生視為一場不斷優化的實驗。只要方向對了,今天比昨天更進步,終究會抵達想去的地方。

在生活中,工作上,失誤的時候我總會懊悔「我怎麼會犯這樣的錯?」但瓦基用更健康的心態面對錯誤,把失敗視為一種「疊代」(疊代是不斷對過程重複、重做,為的是更接近並到達目標或結果)。

「實踐目標的路上不總是筆直地向前,中間會有錯誤的岔路,導致我們偏離原本的目標,有時候還需要原路折返。」

不知道是不是工程師都這驚人的邏輯?想起前公司PM的年度檢討,他說他們將「難用的」APP疊代到「堪用」,未來計劃變成「好用,值得與人分享」。面對當下的限制,他不是抱怨「shit!我手上什麼爛牌?」而是將一個一個問題處理掉,有耐心而堅定朝著「北極星」走去。

然而如果不確定什麼方法較佳,瓦基會做AB測試,紀錄同樣情況下,做A或B不同的反應與收穫,透過真實的紀錄回饋,而不是抽象的情感想像,我想這是理工人和雙魚座很大的差距,也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人生很短,人生沒有答案,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張畫布,端看自己要揮灑出什麼風景

最後引用書中的三段話提醒自己:

「一個人該感到開心的時刻,並不是當前方道路海闊天空和毫無困難的時候。而是當我們終於意識到,無論前方的路途有多麼艱辛,我們都不會屈服和退縮。快樂不是一路順遂的安逸,而是克服困難之後的獎賞。」

「勇氣並不是一個人在艱難開始之初就擁有的東西,勇氣是一個人在經歷艱難、但發現它們並不是那麼艱難之後,所獲得的東西。嘗試愈多,勇氣愈多。勇氣是後天養成的。」

「借用電影《刺激 1995》的經典台詞:「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牠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總有些人,他們一輩子注定要活到極限,一輩子都想觸碰自己能力的邊界。」千萬不要因為眼前沒有天空,就忘了自己是一隻鳥。」

最後,有個疑問,瓦基年紀輕輕怎麼會有這麼老練的靈魂?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