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課買到要剁手!知識焦慮怎麼醫? - 米蘭達趣哪兒

買課買到要剁手!知識焦慮怎麼醫?

to learn

到了歲末年終,很多的學院開始推明年度的課程,對於我這種「看到課程就想買」的風女人,真的很難招架!

總是覺得每個銷售文案都打中了自己! (文案寫太好,零誤差擊中痛點)

好像每個課程都是為我量身打造!

我真的應該學這個技能啦!

昨天還跟朋友說「那個博恩的喜劇課我好像需要」,結果立馬被打槍:「請問你有要當喜劇演員嗎?帶團笑話背一背就好!」哈哈哈!我真的有點知識焦慮的症狀。

知識焦慮症,或信息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是一種精神病學或心理上的疾病。在信息科技普及及信息爆炸年代。人們可以方便快速接觸和吸收大量信息,但思維模式卻難以接受自如,造成自我強迫和緊張。嚴重可造成惡心,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勞等。

維基百科

之前在蓋洛普優勢測驗中,測出「學習」是我的前五大優勢之一。它的解析非常精準,正中核心:我「熱愛學習」,但愛的是學習的「過程」,卻不太在意學習的「成果」。

你熱愛學習。你最感興趣的題目取決於你的其他主題和經歷。但無論是什麼題目,你總是受到學習過程的吸引。過程,而不是內容或結果,最使你興奮。從無知到熟練的紮實且執著的進程使你精力倍增。入門的快感;初學者背誦或實踐學到的內容;掌握一門新技術而日益增強的信心-這些學習的過程深深吸引著你

艾賓豪斯的遺忘曲線也提醒到:「學習的1個月後,如果沒有經過複習,79%的內容將被遺忘掉。」

除了學習(輸入),真的需要複習,最好化為作品輸出,才能真正得到,不容易失憶。

這邊又要推一下瓦基的課程《化輸入為輸出》,買了課程我立馬就看完了,真的是傳授可複製的做法,按部就班就有機會成為瓦基第二,只是我現在閱讀心得寫比較少了QQ

延伸閱讀:沒聽說有人因為輸出(寫作)而後悔的|化輸入為輸出

改善知識焦慮:「看到課程就想買」的具體作法:

1.有意識地檢視需要

很多時候買了自以為需要但不迫切的課程,結完帳就躺在帳號裡,常常累積了大量課程,還誤以為購物可以抗通膨。

例如:繪畫課(我真的沒耐心)、GA4(工作上還沒急迫需要就不想看),後來給自己訂下一個規則:「馬上需要用到」的技能才能買!後來,幾乎購買一周內可以完課,漸漸地,有意識地減少了囤貨的阿桑心態。

2.每次學習以都要以輸出做為目標

朋友提出她的做法:「我會先考慮我的時間,跟能否實際做出產出的課程,想辦法把學費發揮到最大效益!」

例如學習寫作,就訂下每周產出一篇文章的計畫。也試試看投稿,小規模測試市場,藉以獲得反饋,調整自己的方向,更有機會往專家之路邁進,將發揮學費的最大價值!

如果以每次學習以有產出做為目標,將課程的心得筆記下來,多和朋友分享,把每次講座學到的1到3個洞見持續運用在生活之中,才真正能啟動改變的飛輪,累積複利效應。

前幾天也剛好讀到一篇文章,作者斜槓的專業很多,她抱持著「每學會一個技能,都要能以它謀生才算真的能耐。」即使是學開鎖這樣的冷技能,也設法執業了一陣子,維持對自己的承諾。

3.「做就對了」暴力學習法

常常以為不會的就要買課程,但有一次同事問我會html語法嗎?

我好像看過,想學,但是一直沒去上課。

他只說「沒關係!這很簡單」就直接把電子報編排html碼的工作交給我。

當時覺得腦袋爆炸「天呀!這密密麻麻的程式語言很簡單嗎?!」

花費了大半天,小心翼翼地把圖片檔、連結網址、標題剪下貼在適當的位置,有問題的時候就問問谷哥大師。

雖然看不懂大多數的html語法,還是順利完成工作。

當下體悟:做中學,才是最快速、有效、記憶深刻的學習法。

發現:對於需要練習的科目,例如語言、口語表達、聲音、溝通,或是有點抗拒的網路語言、數據行銷,主動爭取一個需要用到這項技能的工作,從做中學,絕對比去上課學的更快更好!

除此之外,還需要時時默念咒語:「我不需要這個!我不需要這個!我不需要這個!」

洗腦自己:不是刷卡就會升級了!由內出發主動學習的渴望,找到為什麼WHY,才是避免三分鐘熱度的方法。「上課不算學會,產出才是真正得到!」

諸位知識焦慮者,共勉之!

相關文章

Scroll to Top